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

ss

網路是言責豁免的天堂嗎

從法律觀點談網路侮辱、誹謗與言論自由

作 者:tony 張 貼 於 07:57:25 7/30/02

張雅雯 / 工商時報 871123日 三C世界版 數位生活與法律專欄






  •   政大學生在網路BBS站校園版指稱教授「假藉分數評鑑權柄,驅使整班學生為趙教授個人的學術事業勞動…..」一案,經法院判決誹謗罪成立;而淡江大學學生上網批評校長是哈巴狗遭記過處分事件,更引發網路言論自由尺度何在的熱烈討論--究竟網路是不是言責豁免的天堂?
  •    除了學生透過網路批評教授,還有選戰期間的網路黑函、將對方競選網站換上裸女圖,而商場上則是利用電子郵件與各類討論區,散布對手公司商譽不佳或產品出 紕漏的小道消息,還有分手男友在網路上假冒前任女友名義留下電話從事應召、辱罵前任女友的情形更時有所聞;諸多案例一再發生,似乎讓人認為網路是個「可以 隨便發表任何言論而不必負責任的園地」。
  •    其實,網路侮辱、誹謗事件之所以一再發生,常因上網發表誹謗言論、從事侮辱行為者,自認為在網路上不論說什麼、做什麼,都屬於言論自由保障的範圍內,不 應被加諸任何刑責;然而,從法律觀點來看,在網路討論區發表言論,與在報紙讀者投書欄發表文章,或拿著擴音器、站在肥皂箱於大街上抒發己見等行為相較,其 受言論自由保障之程度、受現行法律規範的約束力,並無二致。因此,透過電子郵件或網路BBS站、 新聞討論區誹謗他人,與透過傳統途徑誹謗,其違法性、法律評價皆相同,都一樣要考量行為人有無散佈於眾之意圖、指摘或傳述之事是否足以毀損他人名譽、散布 者是否能證明其言論指稱之事為真實、事實是否涉於私德與公共利益無關,是否公然地侮辱他人等等,以評斷其是否觸犯刑法誹謗罪與公然侮辱罪。
  •   以假冒前任女友名義上網廣告應召為例,該男子將「應召消息」放在很多人都可以看到的BBS站, 想藉由網路公告周知,即具有散佈於眾之意圖;其次,指稱女子從事應召對女性而言確有損聲譽;最後,該消息純屬捏造,此男子並無法證明前女友真的從事應召, 故該名男子上網「復仇洩憤」的舉動觸犯了刑法誹謗罪。至於在網路上謾罵他人、詆譭對手公司聲譽、將對方嚴肅的網頁換上裸女圖等行為,雖無指稱具體事實誹 謗,但仍屬於以言語、舉動侵害他人名譽而構成「侮辱」,加上在網路的效果是不特定多數人都可以共見共聞的,這樣的行為是刑法公然侮辱罪所禁止的。
  •    網路科技的運用,讓每個網路族輕而易舉地成為「作家」,它方便快速、成本低廉、不受時空限制,且不乏網友閱讀甚或參與討論,縱使是異想天開,亦可暢所欲 言;但自由不代表可以任意侵害他人權益,網路的言論自由不表示可以任意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,它仍然受到既有法律的約束,仍然適用刑法相關罪責,只有尊重他 人權利的言論自由,才不會讓網路蒙上罪惡淵藪的惡名,才能讓網路環境繼續朝正面發展,也才能讓我們繼續享受網路所帶來言論思想自由化、多元化的豐碩果實。

樂器介紹

喇叭:高音, 中音, 低音















  • 長號:








  • 法國號:







  • 薩克斯風:









  • 爵士鼓










  • 吉他









  • 黑管








  • 小提琴

我對音樂的感受

音樂是生命中最美的旋律, 是感官世界與心的最佳橋樑, 喜, 怒, 哀, 樂行於色, 無論處於何種境地, 它是最佳的代言人, 充分表現內在的自我, 那怕是刮著大風, 下著大雨, 只要我喜歡有何不可以, 管他誰又是誰, 隨著旋律, 節奏高唱 一回, 人
生難免高低起伏, 把握
現在快樂幸福, 勇敢唱出決不服輸.




開辦網頁心境地

--- SoloshoW---
傳達心靈之音 , 藉以不同之界面互通彼此 , 心界與疆界共同領域 , 引領航向快樂境界.

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

SoloshoW

有朋自遠方來--------一同暢快無阻礙----------